English

水产养殖病害不容忽视

2000-06-11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邵文杰 我有话说

1999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122万吨,占世界渔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。同时,全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达到32.7公斤,超过世界人均占有水平。在水产品总量增加的部分中,养殖业贡献率为61%,养殖产量占水产品总产量的比重从过去的29%升至目前的58%。“以养为主”,形成了中国渔业发展的最大特色。

名特优新成为水产养殖新的增长点

我国水产养殖业已由原来“量的增加”向“质的提高”方面发展。依靠科技,开发优新养殖品种和加强管理,成为当前发展的重点。

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先后已引进鱼类40多种,虾类8种,贝类8种,藻类10余种,还有其他多种水生生物。这些引进种类大大丰富了我国水产品资源库,有的已形成较大规模,如罗非鱼、斑点叉尾、淡水白鲳、加州鲈及革胡子鲶等已成为重要养殖对象。这些外来品种对丰富我国水产种质资源、增加养殖种类、调整产品结构、丰富水产品市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。

在加强从国外引进养殖种类的同时,国内各地区间的品种交换和引入也日益增多,尤其是在大水面开发当中,银鱼、池沼公鱼等品种的移植工作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。养殖已成为不少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,许多原先吃鱼难的地区也发展成为了新的水产养殖基地。在新品种需求的带动下,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,目前大多数品种都已解决了人工繁殖关和饲料关,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尤其是近几年,养殖品种也呈现出多样化、优质化的发展特点,名特优新水产养殖成为水产养殖生产当中新的增长点。

当前水产养殖病害仍很严重

随着我国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提高,病害已成为制约养殖生产进一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,是在名特品种养殖生产当中表现得尤其突出。

近年来,甲鱼、河蟹、鳜鱼、鳗鲡等养殖生产成为热点,海水鱼的网箱养殖也得到了迅猛发展。但随之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养殖病害,有的还出现了较大范围的蔓延,成为当前养殖生产当中的主要问题。

在淡水常规鱼类养殖方面,危害较大的主要是淡水鱼暴发性流行病。该病自1989年起在我国湖南、湖北、江苏等近20个省市流行,主要危害鲫、鲂、鲢、鳙、鲤鱼等,疫病严重地区的养殖场发病率高达100%,重病鱼池的死亡率在95%以上。其造成损失之大,危害之广,均为我国水产养殖史上罕见。

在海水养殖方面,比较突出的有对虾暴发性流行病,该病自1993年起在我国沿海大面积流行,当年的发病面积占养殖面积的70%以上,其中一半以上面积绝收,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。经过近几年我国科研人员的攻关,已明确了这是一种由杆状病毒引起的暴发病,目前该病仍然是我国对虾养殖生产当中的主要病害。此外,在贝类养殖生产当中,山东、辽宁等地近年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大面积死亡,给养殖生产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,制约了贝类养殖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。据估计,目前全国每年的水产养殖病害平均发病损失率(产量)在15%以上,总的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。

水生动物的防疫工作亟待加强

农业部渔业局副局长王衍亮认为,随着养殖生产规模、品种的日益扩大,许多新的养殖病害还会出现,今后在防、检疫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。

首先要进一步加强有关法规的建设和完善,形成一套完整的、适应于生产发展需要的水生动物防疫的法律体系。

其次加强各有关方面的合作,建立起协同、有效、快速的防疫机制。水生动物的防疫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,涉及的方面很广,需要水产、畜牧以及检疫部门密切配合,建立全面、广泛、长期、高效的合作关系,促进防疫机制的进一步完善。

再者是组织全面、科学的调查工作,摸清底子,紧密跟踪国外动态,开展主动的防、检疫工作。科学的防、检疫是建立在对各有关方面的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,在引种之前必须进行引进国和输出国的病害情况调查,进行引进品种的风险分析,制订和确立相应的检疫等级等。同时要密切掌握国外的水生动物疫情情况,加大和完善在划区、监测和应急措施方面的管理,使防、检疫工作切实服务于我国的水产养殖生产。

第四是加大投入,在全国建立起病害监测、防治、疫情报告的体系。当前工作的重点一方面是种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,为养殖生产提供优质、充足的苗种,同时大力加强在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力度。此外,要加强培训,提高各方面人员对防疫工作的了解,提高渔民参与此项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